中国古瓷器收藏家吴绍琰瓷器文物投资三原则【精简版】

admin 发布于 2020-10-03 阅读(881)

  一、古瓷器真假判别,最简捷准确可靠的方法是使用显微镜观察其【釉面脱玻化气泡变异程度】,这一招,可保不犯买假买赝品之虞。

  二、中国古瓷中,仅仅宋、元、明、清四朝,具有可圈可点值得大家投资收藏的古瓷器,很容易了解及掌握。

  天炎珍宝答: 新瓷器刚烧成后的几十年里,釉面硅质氧化物呈非晶体的玻璃状反光强烈刺眼,专家称之为【贼光】,而历经百年之后的古瓷器,其釉面玻璃体,发生了缓慢的【脱玻化变异】,其釉面不再是纯粹的玻璃质,所以其反射的光线看上去就变得柔和了,有经验的鉴定专家就称其为【宝光】,陶瓷釉面的脱玻化变异是关键。

  天炎珍宝: 可见古瓷器鉴定专家眼学观察【古瓷器宝光】鉴定法的科学依据是:随着年代的久远,造成古瓷器釉面呈玻璃状的硅质氧化物的【脱玻化变异】。其技术关键是正确分辨【宝光】与【贼光】,这需要长期的经验,难度较大。

  天炎珍宝: 造假贩假者的假货,贼光刺眼。为了蒙混专家,往往将新瓷器做【消光】处理,其方法多为喷砂、酸洗等做旧手段,而这种瓷器,贼光是消除了,由贼光变化而来的【宝光】也是没有的。所以任何苍暗无光的官窑陈列器,几乎全部是经做旧的假货。

  下面是一件网友收藏的元代缠枝牡丹釉里红大盘,器型厚重,釉色虽然由于精炼提纯在当时很费劲而欠纯净,然而至今依然宝光鉴人,经显微镜下脱玻化气泡变异鉴别法甄别,也是一件真品,这种珍稀贵重藏品的价位,今后不愁达不到一千万。

  下面是本人有幸收藏的元代鬼谷子下山纹青花罐:这是很少见得到的元代搞端瓷器,釉色纯净靓丽,这种非常罕有的珍品,是宋、元、明、清宫廷传承之物。不是清廷的覆灭,到不了民间

  大家必须懂得:古瓷器真假的鉴别,最可靠的方法就是【使用显微镜查看其釉面气泡的脱玻化变异程度】,大家懂得这一点,才能确保自己古瓷器文物投资的成功。

  天炎珍宝: 先生这话并不准确和正确,一、瓷器出现宝光,并不见得一定是真品,现在造假者直接在釉中加配消贼光药剂。例如加氧化锆,烧出来新瓷器就【无贼光而现宝光,这就不是真品。这句话只能说成【在古代官窑陈列器珍品瓷器上面不见宝光,必假无疑】。二、出现五彩光、哈利光的,只会是新瓷器。

  天炎珍宝: 所谓【五彩光、哈利光】,不过是一种光波的干涉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反光表面必须特别光滑及具有一定的曲率,只有新出炉,未经脱玻化变异的瓷器表面,才具有反射出这种条纹状光线的干涉波纹。所以,这种瓷器必新无疑。

  天炎珍宝: 回复 aa882886 :先生的意思是:【那么,古瓷器真品应该怎么鉴定呢】?现在,这问题有答案了

  由于中国49后长期禁止民众收藏文物和金银等贵重器物,取缔典当拍卖等文物交易场所,这势必造成文博鉴定人才长期处于困乏甚至断代的状态,而长期【打真不打假】,又使得造假凤盛行,假货满天飞。造假手段愈来愈高明,再说,瓷器纹饰、器型、图饰、款识、色彩、材料成分等等,甚至其热释光能量、脱玻化系数到色谱组分等,无一不可造假仿制。

  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公认,古瓷器文物的鉴定,依懒专家眼学和及热释光等手段,都已经是不靠谱的了,尤其是当鉴定结果涉及经济因素之后,专家的鉴定还会具有可信度吗?

  考察陶瓷共性,其釉面皆玻璃体,而玻璃非晶体,随时间的推移,其脱玻化变异将迫使其中的气泡产生变异,其变异程度随时空的推移,逐渐加深,并且其变异程度,是可以借助显微镜观察到的,这就是本人发明的【陶瓷釉面气泡脱玻化变异观察鉴定法】,本发明基于的科学理论【陶瓷釉面硅质氧化物脱玻化变异论】,是本人对于自然规律的一种发现,是和牛顿发现发万有定律一样,是一种客观存在,必然会发生的自然现象,是任何人所辩驳不倒的。

  瓷龄超过百年的古瓷器,釉面气泡脱玻化变异明显:【每个气泡的顶端都会产生一个小空洞,气泡周边横向出现空洞和裂纹,年代愈久远,愈明显】

  古瓷器文物的神奇在于,凡是瓷器都有釉层,其釉面气泡会伴随时间的流逝产生脱玻化变异,所以,任何古瓷器,都是仿造不了的!古瓷器的甄别,一张【釉面气泡脱玻化变异图】,足以明断时代和真假:

  任何百年以上的古瓷器,釉面气泡的脱玻化变异,都会达到这种程度。【气泡外圆轮廓线变宽变模糊】不然就是新仿品。

  宋代古瓷器文物的收藏,当数北宋汝窑最具价值,就三日,香港苏富比拍卖将一件北宋汝窑瓷器,拍出了2亿9430万港元的新高价。能够入藏一件北宋汝窑真品,是很多藏家美丽梦想。

  天炎珍宝回复: 现在中国拍市还很不正规,【让文物活起来】还有艰苦的整治之路要走,现在阔佬们还在楼市博弈,藏家手头资金普遍匮乏,一般能换钱解决目前困境就会很高兴。不会叫价很高。

  天炎珍宝: 中国瓷器文物,在国际上是受最大礼遇的,就三日,香港苏富比拍卖将一件北宋汝窑瓷器,拍出了2亿9430万港元的新高价。

  中国古代瓷器官窑和民窑是两个不同的体系,官窑也即皇家御窑,烧制专供朝廷使用的礼器、陈列器。制作精良,艺术水平高超。这就是各代藏家孜孜不倦寻觅珍藏的目标。

  而民窑,一般烧制供民间日常使用的瓷碗瓷盘等粗陋实用器,烧制数量巨大,制作成本力求低廉,供应民众使用。由于数量众多,制作粗陋,价值不大。

  ---------------由于古瓷器的年代,只需观察其釉面脱玻化气泡的变异程度,即可判定,所以迷恋破瓷碎片的收集,无疑于浪费时光和金钱。何况破瓷碎片,往往都是民窑粗陋日用品,这和官窑瓷器的收藏没有什么关系,而往往还由此坐失成为成功者的良机---------试问,这一二十年来,在各地市场上出现的南迁流散瓷器,您收藏了几件?

  ---------------由于清代无粉彩,官款粉彩没有一件是真品,故而【官款粉彩都是假货】。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真品,都是印章款,手写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瓷器,是近年制假重灾区,必须远离之。

  上面所列七远离假货,在显微镜下甄别结论也都是假货。牢记上述七远离,可有效使你减少上当卖假损失。

  清廷造办处瓷作档,对于清代官窑瓷器制造的流水记载是很认真的,现在这档案依旧完好地保存在国家图书馆,并有每套十八万的影印件对外出售。从中可知,清代297年,从来没有烧制过一件粉彩,这是因为当时还未出现这种技艺。当时珐琅彩瓷器上色彩深浅浓淡的过渡技术,对外是保密的,所以,民窑是烧不出珐琅彩瓷器来的。

  直到时期,1935年中国瓷器出展世博会,中国粉彩瓷器才正式亮相,粉彩这名词,也才首次出现。

  粉彩的出现,替代了珐琅彩。【大家知道珐琅彩瓷器是怎么实现彩色浓淡深浅的过渡的吗?】这一点,可能大家都是不知道的,当然,珐琅彩瓷器造假者也是不知道的,所以,珐琅彩假货,是极易被识别的。

  粉彩技术在出现后,使用玻璃白技艺很好地解决了五彩和珐琅彩彩瓷色彩浓淡深浅过渡的难题,于是大量粉彩仿清三代五彩、珐琅彩官窑的赝品出炉,后代不学无术的伪专家们就将这些假货看成清三代粉彩,并且写进他们的著作,一度以讹传讹,流毒收藏界。这就是稀里糊涂的中国瓷器鉴定界。

  时光不会倒流,古文物之所以珍贵,在于它们是历史的遗存,是不可再生资源。而任何赝仿品,都不是【不可再生资源】,景德镇造假村的假货,卖出一件,接着会生产出十件、百件以至于千件。以至于满街都是,例如假成化鸡缸杯【缸形假货】,玩假货的傻子,卖假货的骗子,谁手上没有?这些假货,没有一件能够通得过【陶瓷釉面脱玻化气泡变异观察鉴定法】的甄别,为此花费钱财的人士,没有不后悔的。

  中国墓葬中,出土陶器很多,瓷器少见,即使出现,也不会是官窑陈列器,而民窑碗碟实用器,也没有多大的价值,不值得探讨,此外有些大型陶瓷镇墓兽,也不会被私人收藏。

  一、中国帝王时代,官窑瓷器到不了民间,清代嘉庆王朝,曾经大量售卖故宫各类官窑瓷器,这些瓷器,后来的去向,无非是境外各大博物馆,所以,境外很多闻名博物馆所藏中国瓷器文物,比境内很多省市的瓷器馆藏丰富得多。例如莫斯科夏宫就满满都是中国古代瓷器。

  二、时期,国家分别成立【古物陈列所】和【故宫博物院】。将清廷藏中国自南宋至清代传承下来的瓷器文物对民众开放,老百姓才首次目睹中国古代古瓷器。后来战乱,文物南迁。

  抗战胜利后,原故宫藏瓷器两万七千件中的精品两万件被运往,七千件运回北京。原沈阳故宫及承德山庄藏瓷器大约十万件中的九万七千件,被封存于南博朝天宫库房至今,另有若干精品,流散民间【这部分文物共计6066箱,在南迁时,约有两千八百多箱没有到达四川大后方,其中皆清廷文物精品,尤其是瓷器,都是各代官窑精品】。

  三、49后,尤其是浩劫时,出于恐惧,大家将自己手中的古瓷器消灭个精光。直到文化市场开禁,南迁流散民间古瓷器文物,流入各地文化市场,可能是盛世的来临,当时文化市场上,从北宋珍贵汝窑瓷器,到洪宪官窑,五彩缤纷,无所不有。

  但由于当时官方专家对市场上出现的古代官窑瓷器精品不熟悉,一致鼓吹【民间无真品】,【民间全假货】致使这些珍贵瓷器无人问津,一直在市场滞销了一二十年。就是这种情况,催生了本人【陶瓷釉面脱玻化气泡变异观察鉴定法】的发明。并且对社会公开,大众普遍掌握这种古瓷器的甄别方法,可以使得在市场上颠沛流离的中国古瓷器文物,迅速被藏家发现甄别为真品,而被收藏保护起来。

  最低等已经不是地摊,而是有见识的瓷器收藏家,他们会借助网络展示瓷器文物。其可行保障就是本人发明的【陶瓷釉面脱玻化气泡变异鉴定法】,一幅显微图,可使专家们开始省心搞研究,哈,无比快捷可靠可信赖。

  第二级当然是一些先知先觉的投资者,他们会使用较为低廉的价位,从资金极度匮乏的收藏家手中,受让古瓷器文物,然后向高一级的收藏家或企业家销售,以获取利润和回笼资金。

标签:  粉彩瓷器宝光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