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 转型发展勇争先(组图)

admin 发布于 2021-04-25 阅读(314)

  常州,一座浸润厚重历史的江南古城,在时光中流淌了2560年;常州,一座崇尚开拓创新的现代都市,是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也是长三角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城市。近年来,常州市委、市政府践行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新理念,在转型发展上不断迈出新步伐。每一天的日出,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常州,都在变靓。常州,正以更加从容自信的心态,张开双臂,欢迎四海宾朋。

  跑进全面小康,又跑向基本现代化。 2013年,常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5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跨上万亿元台阶,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97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5.4%。

  加快转型创新步伐,发展质态不断提升。近年来,常州先后出台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金融业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了推进十大产业链建设、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双百”行动计划、创新型企业“十百千”计划等,不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6%。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6%,高新技术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1.3%,孵化器面积超6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4900家。生产性服务业日长夜大,软件、动漫创意产业从无到有,常州国家级动画产业基地评为 “全国十大创意产业基地”,全省获国家首批认证的15家动画企业都在常州。

  大力建设美丽常州,城乡环境不断优化。老常州城区只有10多平方公里,近年来,常州市委、市政府不失时机地把城市格局调整为“三城联动,南北一体,东西协调”的规划布局,加快机场改扩建、环城高架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将城市五区融为一体,穿行南北从40分钟缩短至20分钟。伴随着龙城的变大,博物馆、规划馆、大剧院、奥体中心、高速铁路站、客运中心、现代传媒中心等一大批地标性城市主题建筑相继亮相,实惠的艺术享受、的世界赛事,让老百姓的节日“多”了、眼界“宽”了、心境“亮”了。坚持新城建设与旧城改造统筹推进,钟楼新城、凤凰新城等一批城市新片区项目加快实施,背街小巷面貌得到改善,2013年就改造户数2869户、改造面积57万平方米。全市城镇绿化覆盖率达37.3%,去年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花博会,入园参观游客达268万人次。启动实施100个中心镇重点项目,全面完成全市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太湖治水和市区河道水环境整治取得新进展。

  产城融合带给市民实实在在的实惠。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住房为“脉络”的住房保障体系,让常州人实现“居者有其屋”。对“夹心层”家庭,常州让他们住进了“公共租屋”,同时还建起了供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人员居住的公共租赁住房。全市大力发展BRT等公共交通,公交车全部实行一元一票制,刷卡六折、学生卡三折、60到69岁老年人五折、70岁以上老人免费,市民公交出行率超过25%。 “绿色客厅”遍布全市,市民步行10分钟,就有公共绿地、建设设施和免费开放的公园。全市103个菜市场分期实施改造,实现了环境商场化、设施人性化、食品安全化、价格大众化。

  此外,“送医到门口,看病不用愁”,城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市民出门五分钟就能享受社区医疗服务,出行十分钟就能进大医院,基本实现了小病到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政府送关爱,百姓添安心”,针对市区156个老小区的治安隐患,为4061幢居民老住宅楼,全部实施安防设施改造,免费安装电控防盗门、完善消防设施、配备技防门岗,让老百姓感到暖心、安心。

  作为“苏锡常”板块的重要一员,常州率先建设创新型城市,“智慧领航”成为主基调。近年来,常州整合6所高职院校资源,率先建成全国一流的高职教育基地,每年输送2万名应用型人才。创新“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企所共赢”理念,累计引进中科院、清华、北大、南大等设立研发中心和高科技企业近800家,集聚创新人才1.5万名,5000多项科研成果在常州成功转化,走出了一条有全国特色的“常州之路”。

  海外人才“扎堆”常州。按照“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有舞台、有前途、有利益”的理念,出台一系列政策,从启动资金、担保、项目配套、购房补贴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扶持,推动人才工作制度化、体系化和常态化。实施两轮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推出新版“龙城英才计划”,累计引进海外留学归国人才达1729人,领军型创新团队400个。以科教城为核心,全市加快发展功能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车辆、机器人与智能装备、LED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创新型科技园区销售突破3000亿元,形成1—2个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新兴产业集群。

  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10大产业链,突出整机、整车、终端类产品,常州市委、市政府将2014年作为“重大项目突破年”。着力推动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通用航空、新材料、新医药等领域加速引进一批旗舰型龙头企业、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制造项目。围绕传统优势产业,着力谋划突破一批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效益、改造提升工艺装备、集约绿色制造的重大技改项目。按照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突出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旅游、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行业,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形态集聚、业态模式创新、提升产业和城市服务功能的重大服务业项目。

  城市管理变新了。近年来,常州以标准化、数字化、精细化、法制化、人性化“五化”管理,将“话语权”交给市民,市民、网民代表组成的“百人找差团”,深入大街小巷“找差”,查找出的7000多项“瑕疵”,全部向社会公布,请市民监督,由部门整改。针对行车难、停车难等问题,常州多管齐下抓畅通,由B类城市二等管理水平跃升到A类城市一等管理水平,步入“国家模范交通管理城市”行列。

  一座城市的精气神,需要传承积淀,也需要创新创造。作为旅游城市的后起之秀,常州人善于“无中生有”。主打恐龙文化的环球恐龙城、体验穿越魅力的嬉戏谷,昂起了常州旅游及创意产业的龙头。既要变水清,还要让水“亲”,常州在市区60条主要河道“清水工程”的基础上,以“现代、亲水、生态、文化”理念,串起关河、北塘河、东支河和东坡公园、红梅公园、中华恐龙园的“三河三园”,全线公里,分为三段十八景。

  去年9月28日-10月27日,常州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花博会,多达32个国家、2600多家组织和企业前来参展,首次实现参展地区五大洲全覆盖,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68万人次,办会效率、规模、影响均为历届之最。展会期间,吸引了国内外专业人士10万多人次参展和交流,纷纷对常州发展翘起大拇指。

  慈善之都,常州在全国范围内首创“企业留本冠名基金”的捐助方式,60多位企业家捐款额均超1000万元,使常州的慈善基金规模名列全国地级市第一名,每年救助人数在2万左右,有病不看、辍学等现象消失;爱心之城,22万志愿者活跃于大街小巷,深入贫困家庭,全市24万中员联手开展“党员进老区,万人帮万户”活动,让50万老区农民同步享受小康生活。

  人人讲道德、人人学道德、人人行道德,“道德讲堂”是常州多年来的“热词”。全市已建成机关、企业、学校、社区、村镇、行业和新市民等各类“道德讲堂”6000所,受众超过700万人次。道德讲堂被列入《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体系》双桂坊美食街“用道德良心、做放心食品”等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以道德、文明铸就的“精、气、神”,引领常州连续获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市称号。

  迈向现代化的常州,正赋予城市更新、更深的内涵。 2014年,全市围绕建设宜居城市,大力推进以“增核、扩绿、联网”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绿城建设。实施生态源保护、中心城区绿地、环城郊野公园、生态绿道等生态绿城建设工程,年内市区力争完成生态源保护修复建设350公顷、郊野公园面积290公顷;新增公园、街旁绿地面积180公顷;生态廊道约170公里,生态绿道约230公里;完成生态系列创建100个项目。同时,全市将启动申报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扎实推进“文明社区天天乐”和“精彩龙城-文化惠民月”活动,深入推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抓好青果巷、前后北岸历史文化街区等一批重点文化项目,深入开展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利用。壮大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龙头文化企业,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5%以上。

  中央领导同志在常州视察时,充分肯定了常州的工作,认为,常州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惠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动体现。

  文亨桥下,篦箕巷边,古运河照映出常州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诉说着时光的繁华与变迁。求新求变中,常州仍将高歌远行……

  加快产业链建设,是常州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产业体系,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近期,常州市围绕十大产业链建设作出部署,按照“建链、补链、强链”的思路,以“整机、整车、终端类产品”为发展导向,进一步集中资源、聚集政策、优化布局,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十大产业链:1、轨道交通;2、汽车及零部件;3、农机和工程机械;4、太阳能光伏;5、碳材料;6、新医药;7、新光源;8、通用航空;9、智能电网;10、智能数控和机器人。

  常州轨道交通车辆及部件是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全市现有骨干轨道交通企业50余家,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01亿元,具备了轨道交通产品研发、配套、制造、商务、物流和整车大修的完整产业链。产品门类齐全,品种多达2500余种,在内燃机车整车、车辆内装饰、牵引传动、电气控制、输变电、车体、转向架、照明、屏蔽门等诸多产品上都有较强的竞争力。

  坚持整车装备与关键系统、核心零部件协同发展,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高起点、专业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配套企业,形成常州轨道交通从零部件配套到整车生产和维修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依托戚区及武进东部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突破性发展城市低地板车辆、动车组及客运列车、重载及快捷货运列车等整车;大力提升轨道交通车辆控制、综合监控与运营管理、故障诊断系统等软硬件;发展壮大关键核心零部件。

  常州是江苏省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基地和江苏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全市拥有规模以上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170多家,2013年完成产值456亿元。拥有商用车生产资质企业3家、专用车生产资质企业5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覆盖发动系统、底盘系统、车身及其附件和汽车电子等各个门类,其中很多产品直接为通用、福特、丰田、大众、宝马和一汽、东风等汽车生产企业及汽车售后市场配套。

  按照“建链、补链、强链”的总体思路,力争在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方面获得突破,重点发展乘用车、客车、轻卡及商务车等整车。做大做强公路客车、城市公交客车、自卸车、微型客车等现有整车,努力争取引进新车型,大力发展各类专用车。提升发动机、底盘、总成件、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不断完善和延伸零部件产业链。

  常州农机产业历史悠久,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较高的知名度,已成为全国农机零部配件重要的生产基地,诞生了一批整机龙头企业和农机零部配件全国“单打冠军”。全市规模以上农机企业129家,完成销售收入194亿元,其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30家。主要生产柴油机、拖拉机、粮食饲料加工设备、种植机械、收割机械和排灌机械等产品,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在培育常柴股份、常发集团、正昌集团、东风农机等本土企业的同时,该市还先后引进了久泰农装、井关农机、爱科农机等国际知名企业,提升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常州是长三角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重要产品集散地和重点企业集聚地,已成为国内六大工程机械研发和生产制造基地之一。全市规模以上工程机械企业197家,完成销售收入363亿元,其中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39家,形成了武进、新北两大产业集聚区。新北组团以常林股份、小松工程机械、现代工程机械等主机企业为龙头,武进组团则以恒立油缸、常州柳工为龙头,分别聚集了一批配套企业,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为进一步推动农机和工程机械产业做大做强,实现新一轮飞跃式发展,常州市将建立引导和激励机制,扶持企业发展,对研制新一代整机产品、实施重大技改项目、研发关键零部件、开展兼并重组、建立重大公共技术平台等给予重点支持,激励和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常州科教城的科技实力和研究基础,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之间的互利合作。

  此外,常州加大国际、国内知名主机企业和优质配套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完善提升主机产品和配套能力;依托该市及周边地区装备制造配套优势和主机企业相对集中的现状,规划建设常州市工程机械专业配套园区 (包括零部件生产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服务范围覆盖华东地区,并向全国辐射。

  具体来说,农机产业将大力引进知名农机具企业,加大配套农机具开发,提升农业机械“三种产品”水平(大马力多缸柴油机,智能化大型拖拉机和联合收获机械,粮食饲料和烟草加工成套设备);工程机械产业将加快建设技术研发平台,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进一步壮大工程机械专业化产业体系。

  常州现有光伏企业16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9家,综合竞争力全国第一,产品涉及拉棒、铸锭、切片、电池、组件、光伏生产设备、辅材、光伏电网设备、光伏电站建设等除多晶硅提炼以外的几乎所有产业链环节。全市光伏产业形成了新北、金坛和武进三大发展集聚区,和以天合、亿晶、天龙、亚玛顿、顺风、协鑫等6家海内外上市公司为龙头骨干,其他相关企业为配套的发展态势。无论从产业规模化发展、集聚化发展还是骨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协作配套等各方面看,常州光伏产业都已经具备很强的竞争实力。

  未来两年,常州将以龙头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快产业整合,提升整体竞争力;抢抓国际国内光伏市场机遇,推动垂直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向下游应用拓展,鼓励和支持终端产品企业由产品制造向电站建设和服务转型,提升产业链价值。重点依托天合光伏产业园和金坛开发区,加快研制生产光伏电站建设和应用类产品,包括、逆变器、自动跟踪系统、数据采集及监控系统、大容量高效能蓄电池等;结合分布式能源建设,利用大型公共区域和设施农业区域,建设一批示范应用工程。

  常州是全省重要的新材料研发和制造基地,碳材料产业主要布局在武进区和新北区,目前已建有江苏省常州先进碳材料科技产业园等3家省级新材料科技产业园。 2011年成立的石墨烯研究院和石墨烯科技产业园,是国内首家致力于石墨烯产业化应用的专业化研发平台,目前正走在全国前列。

  近年来,常州围绕纳米碳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富勒烯)、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特种石墨等领域,集聚了中简科技、黑玛新型碳材料、盛泰碳纤维、宏泰摩擦、第六元素、二维碳素、天常玻纤、宏发纵横等一大批优秀碳材料、制品及装备制造的科技型企业,它们正在成为推动常州经济发展的后备力量。

  未来两年,常州将围绕高附加值、高技术碳材料产品,以技术突破为核心,以资本为纽带,加快引进培育核心企业,集聚发展中下游应用型企业,适时整合上游资源型产业。

  常州碳材料产业发展布局“一个核心区,两个重点支撑区”,即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和常州国家高新区、武进国家高新区。依托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布局研发平台、孵化区、加速区、产业区以及配套区,承载研发创新和公共服务,引进、孵化高科技企业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发展壮大产业等功能。重点开发智能终端用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石墨烯复合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等产品,力争在产业化技术领域和应用开发方面尽快取得突破。依托两个国家级高新区等区域内的高性能碳纤维制造和应用重点企业,围绕特种石墨和碳基复合材料等产业,重点发展下游应用,扩大产能规模,引进国际国内重大项目,迅速做大做强碳材料产业规模。

  我市新医药产业基础良好,涵盖八大领域:生物制药、化学药品、医疗器械与卫生材料、中药、生物工业、生物农业、生物环保及生物能源,拥有一批有竞争优势的新产品群和实力较强的上市公司。

  在医药方面,共有生物医药生产企业800多家,高新产品近50只,拥有海南霉素、硫酸依替米星、注射用重组胰生定多肽、治疗大肠癌碘[131I]单抗CAb-1、CAb-2、HAb18G/CD147新型癌标志物组织学诊断盒、靶向性抗血栓蛋白、TAT-N25多肽乳膏、TAT-N25多肽注射药等8个国家一类新药,螺旋藻多糖、依那普利、奥美拉唑、氟康唑、氟酊等二类新药近30个,申请专利2800余项。在医疗器械方面,约有270余家制造企业,已形成了骨科植入类、高分子器械、手术器械类、卫生材料及敷料、医用电子产品、康复器材等六大主体群,已成为全球骨科植入器械和一次性医疗器械的重要生产基地。

  新医药产业主要布局在高新区的常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与武进区的常州西太湖医疗产业园,两区产业规划定位有所侧重,北药南械,差异化发展,鼓励企业走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道路,通过招商引资、兼并重组、上市发展、技术改造等手段,促进产业升级,规模壮大,努力将常州建设成为生物技术和医药先进、医疗器械国际知名、产业集群全国领先的强市。

  目前,以武进高新区为集聚区,已形成从蓝宝石长晶—切磨抛—外延片、芯片—封装—照明运用的完整产业链。晶元光电、光宝科技、日本住友电工、江西晶能光电等20多家国内外知名LED企业落户这里。

  通过实施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省科技支撑计划等一批科技计划,全市已培育引导星宇车灯、汉莱科技、中晶光电、欧亚蓝宝、国星电器、欧密格光电等一批LED企业,带动了传统照明企业向LED产品方向转型。

  同时,常州集聚了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州基地、学常州高新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常州光电技术研究所、中科院常州化学所、国家半导体照明检测中心等众多的科研机构。去年,新光源产业产值达58亿元,比上年增长72%。

  今后两年,常州将瞄准新光源上下游产业链,依托武进高新区,大力发展外延芯片环节,尤其是中大尺寸液晶背光源等高端应用外延/芯片制造,以及照明用大功率外延和芯片制造等产业;在LED器件封装产业环节,重点发展用于照明、背光的大规模白光SMD、大功率封装产业;在应用产业环节,积极引进大的LED背光模组项目;而在关键材料及装备环节,积极发展外延生长用衬底材料、MO源、功率封装用硅胶材料及散热材料、封装用荧光粉和支架、应用产品专用IC和开关电源等配套材料,以及模具加工业等目前产业薄弱的设备及配套材料。

  与十大产业链中的其他领域相比,常州通用航空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总装集成没有企业介入。不过,新誉集团强势挺进航空产业,可以说是常州发展通用航空业的重大突破。连续完成多个航空企业收购的新誉集团将宇航项目布局于常州航空产业园。该项目占地约505亩,总投资20亿元以上,主要发展波音737、747等大飞机“客改货”和商务机内部装饰业务,同时,还将进行平流层飞艇和无人机研发制造等。预计2014年完成全部机库、艇库、办公楼及配套设施建设,并形成生产能力。除了新誉集团,常州还有生产警用无人机系列产品的天鹅科技有限公司、直升机涡轴发动机重点生产企业兰翔机械总厂、中简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原材料和零部件生产企业。

  整机制造。飞机整机生产以通用飞机、公务机和无人机为重点。重中之重是支持民营企业参与航空领域的重组,通过收购国外公司,引进比较成熟的通用飞机或公务机生产线,实现通用飞机的整机制造。

  核心零部件配套。突出发展核心零部件,加快发展和提升产业配套能力,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零部件企业,尤其是要发挥中小发动机涡轴系列发动机技术优势,加快为大吨位多用途直升机动力装置提供配套服务。

  大飞机改装和维修。重点进行大飞机改装、维修和维护服务,逐步形成集航线维修、机体大修、发动机维修、附件维修和飞机工程服务等多种业务于一体的多元化维修服务体系。

  公务机FBO。包括公务机航站楼、公务机机库、停机坪。航站楼内设置海关、检验检疫、边检和安检服务,提供顾客及其机组人员的休息服务设施等。

  航空快递分拨中心。分拨中心功能主要包括速递、邮件的分拣处理,货运飞机的停放和邮件集中分拨,安检、海关通关、运输等一体化的运作,综合常州机场原有的货运服务设施,发展成为分拨中心、国际国内快件与物流服务三位一体的现代化邮件快速集散中心。

  常州智能电网产业较为发达,是全国最大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拥有西电常变、常州东芝、华朋集团、博瑞电力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了从高低压变压器和开关、大容量电缆到高效节能电力电子装置及检测技术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变压器产品结构覆盖大中小各式型号,市场占有率居国内之首,产量约占全国的12%左右。

  现有规模以上企业200多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70家,高新技术企业46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120多项。 2013年智能电网产业完成产值超过667.6亿元,同比增长18.8%。

  常州智能电网产业技术含量较高,部分企业的产品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西电常变的800KV和1000KV等超、特高压变压器代表了智能电网装备发展方向;安靠的超高压电缆附件制造技术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太平洋电力高速客专牵引变电站系统气体绝缘GIS开关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博瑞电力静止无功补偿系统则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产业布局上,常州在变压器、电力开关控制设备、电线电缆、绝缘材料等领域,均涌现出一批竞争优势突出的核心骨干企业,基本形成了龙头骨干企业带动配套企业的“雁式发展结构”。

  重点开发智能电网储能设备、新能源并网及控制设备、智能输变电设备、智能配用电设备和智能调度通信系统。发展电压等级高、容量等级大的巨型变压器和非晶合金配电节能型变压器及整流变、牵引变等特种变压器,高压及超高压电线电缆和重量轻、强度高、柔性强、抗疲劳、耐高温、耐腐蚀等性能优、附加值高的特种电线电缆,高压及超高压封闭式组合电器(GIS)和新一代电器开关元件,超高压等级的高密度高弹性绝缘纸板、绝缘漆等新型绝缘材料。

  变压器:重点发展电压等级1000kV、750kV和500kV,容量等级达100万kVA巨型变压器;专业化生产非晶合金配电节能型变压器和整流变、干式变、电炉变、牵引变等特种变压器。

  电线电缆和具有重量轻、强度大、柔性强、抗疲劳、耐高温、耐腐蚀等一系列优良物理和化学性能、附加值高的特种电线电缆。

  高低压开关:重点发展500kV、220kV和110kV高压、超高压封闭式组合电器(GIS)和智能化、小型化、超高压产品以及新一代电器开关元件。

  绝缘材料:重点发展耐高压和超高压、高绝缘等级的高密度高弹性绝缘纸板及成型、异型绝缘件、复合材料、绝缘漆等新型绝缘材料产品。

  其他产品:包括新能源接入与控制装置、电力电子应用及核心器件、柔流、直流输电技术设备、电力储能设备和其他智能电网系统检测控制保护技术设备等。

  目前,常州数控机床产业主要布局在武进区和新北区,纺织机械主要布局在金坛市和武进区,机器人产业主要在武进区。

  常州数控机床制造业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主要产品有加工中心、数控龙门镗铣床、数控车床、数控钻床等。在数控机床的功能部件方面,也有一批优势企业。而在数控系统方面,常州还比较薄弱。

  同时,常州纺织机械无论整机还是关键零部件—纺织器材在国内外均有一定优势,其中,经编机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喷丝板、钢扣、罗拉等部件制造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是行业“单打冠军”。

  机器人产业目前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起点高,既有全球知名、日本排名第一的产业机器人专业生产厂家—日本安川电机株式会社投资的机器人项目,也有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参股,依托“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的重要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常州铭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针对智能数控和机器人产业链发展现状,常州提出坚持“规模化、集团化、国际化”的发展理念,通过招商引资快速扩大产业链规模。

  在产业发展方向上,数控机床将坚持重型化、差别化发展,突破发展中高档数控系统,大力发展功能部件和机床核心附件,提升发展切削刀具及量具量仪,积极发展机床再制造产业。纺织机械则要研制新一代精梳联合机、精梳机组、细络联合机和新型纺纱设备;发展系列产品,并做好相应的配套装置;开发研制新一代电子提花圆纬机、经编机和电脑横机;开发新一代印染前处理、染色、印花和织物的后处理设备。同时,广泛应用电子技术,提高机电一体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

标签:  常州光宝内部图片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