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流域上空的阴影和毒刺:美国AC-119攻击运输机小史(上)

admin 发布于 2022-09-05 阅读(146)

  攻击运输机,俗称“炮艇机”,最早运用于越南战争,是美国空军专门改装用于执行反游击等低烈度作战的机种,诞生至今已超过半个世纪。AC-119,正是攻击运输机发展历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AC-119的原型C-119“飞行车厢”式运输机由美国仙童公司研制,1947年首飞,1949年正式服役,采用双发上单翼双尾撑布局,驾驶室在机头前端,视界良好,短舱形机身尾部的蚌壳状货门向左右开启,便于车辆和货物装卸,因此成为第一种执行重物完整空投作业的飞机。当执行空降任务时,伞兵从机身后部两侧的小门跳离。

  C-119总产量超过1100架,从朝鲜战争爆发到C-130“大力神”式运输机服役之前,一直是美国乃至整个西方阵营的主力战术运输机,活跃在20世纪50年代的多处热点地区,尤其是东南亚。

  1945年9月,日本正式投降,法国旋即恢复在印度地区,即今天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三国的殖民统治。越南人民成立“越南独立同盟会”(简称“越盟”),在胡志明领导下开始武装斗争,追求民族解放。数年之间,游击战争如燎原之火席卷整个殖民地,二战后百业凋敝的法国难以承受巨大的消耗,向美国寻求援助。

  在外交场合,美国政府宣称反对欧洲国家保留海外殖民地,但为了围堵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法方的请求,向法国殖民军源源不断地运送武器和物资,并秘密派出空军地勤人员保养维修各类美制飞机。

  更有甚者,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牵头下,陈纳德开办的所谓“民航空运公司”直接派出美国飞行员驾机参与奠边府战役,主要装备就是30架C-119式运输机。

  得益于宽大的尾舱货门,C-119卸货极为迅速,即使在越盟炮击封锁机场的情况下,执行对奠边府被围法军的空运/空投任务时也显得游刃有余,效率远超只有机身侧门的C-47等老式运输机。

  战役后期,该机这一优点还被用于向越盟炮兵阵地投放凝固汽油弹。就在法军投降前一天,一架C-119在空投物资时被越盟高炮击落,坠亡的双人机组成为最早战死在越南的美国飞行员。

  法国殖民统治结束后,越南以北纬17度线为界,美国扶植吴庭艳统治越南共和国(简称“南越”),越盟建立了越南共和国(简称“北越”)。

  1960年,北越支持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美国称为“越共”,本文简称“民解”),发动起义,反抗吴氏政权,硝烟再度弥漫在热带丛林中。这一次,美国的反应激烈而直接,空军训练单位与陆军特种部队几乎同时到达,培训和协助南越军队民解,美国人的越战正式开始。

  美军原本以为凭借巨大的物质和技术优势,就算不能很快剿灭“越共”,也能将其压缩在远离城市乡村的原始森林里,但到1964年,民解根据地已经涵盖了南越三分之二的地区,南越当局陷入全面颓势。

  为恢复对农村的控制,美国支持南越大量兴建“战略村”,将农民集中起来进行军事看管。“战略村”和南越军的据点、基地遂成为民解重点进攻对象。夜间突如其来的炮击和神出鬼没的“越共特工”是每一个南越军警的梦魇,其士气也更加低落,空中支援往往是他们唯一可以仰仗的救命稻草。

  广泛应用于越南的直升机和喷气式固定翼飞机并不适用于抵御夜袭,前者载重量小,无法携带足够的照明装备,后者飞行速度太快,在多山的中南半岛必须维持较高的飞行高度,夜间难以及时准确地对步兵等小型地面目标进行打击。

  美国空军需要一种新飞机,具备优良的夜航能力、足够的载重能力、密集精准的火力和较大的航程,保证对面积尽可能大的地区进行长时间巡逻和快速覆盖射击。

  解决之道没有出现在大型航空企业的实验室里,也没有经过风洞实验,而是来自一群美国空军基层军官的经验总结,即加装侧射武器系统的固定翼运输机。

  航空侧向射击的基础是一种名为“高塔盘旋”的战术动作,飞行员以地面某定点为参照,向左压坡度进行小范围盘旋。南美洲少数偏远地区的邮递飞机一边做“高塔盘旋”一边降下绳索,正好落在选中的参照点,可以既快又准地空投信件和物资。如果把绳索换成,参照点作为目标,就意味着连续命中。

  1964年8月至9月,罗纳德·特里上尉驾驶机身侧面安装了7.62毫米“米尼岗”式六管加特林机枪(实际上是A-1攻击机的翼下机枪吊舱)的C-131式运输机(康维尔CV-240式运输机的军用型号)进行了数次靶场射击测试,对水上和地面目标均取得了极高的命中率,对此,时任美国空军参谋长李梅上将非常满意,下令依样改装C-47运输机,称为“炮艇机方案I”,并在越南投入实战检验。

  对C-47实施武装改造在边和、芽庄等美军大型基地即可完成,不需要回到飞机制造厂。1964年12月,加装了3挺“米尼岗”以及照明、指挥导航和敌我识别设备的武装C-47首次投入实战,表现抢眼,一个晚上辗转支援两处遭到袭击的南越军据点,用雨点般的轻易驱散了游击队。目睹转管机枪夜间发射红色曳光弹的美军记者激动地将武装C-47比作会喷火的魔龙,在报道中溢美有加。

  驻扎越南的美第7航空队对武装C-47一见倾心,当即要求追加改造,由于缺乏“米尼岗”吊舱,甚至自行为现有C-47安装了多达10挺普通机枪,犹如古代风帆战舰一样密密麻麻地伸出机身侧面的舷窗。

  不久,专门为安装在机身内部开发的“米尼岗”模块取代机枪吊舱,与手动投放的照明弹一道成为C-47的标准升级套件,总计改装53架。美国空军赋予其新型号AC-47,AC含意为“攻击/运输机”,官方绰号“幽灵”。

  AC-47被分散部署,活跃在南越、老挝和柬埔寨的天空中,因为火力强大精确,并且执行任务时低空(不超过1000米)低速(不高于250公里/小时)飞行,相当适应地面部队的需要,一时间被视作空中保护神。1967年美国空军曾自信满满地宣称:“只要AC-47在场,没有任何一个友军阵地会沦陷。”

  然而,AC-47在实战中也暴露了许多缺陷,主要包括机舱空间和载重能力不足,搭载3挺加特林机枪后无法安装足够的观瞄和电子设备;下单翼布局影响飞行员和机枪射手视野;从二战开始服役的飞机机体老化,飞行性能不足:美军官方起初把炮艇机的型号定为FC,即“战斗/运输机”,遭到战斗机部队集体,因为后者不愿自己的形象与陈旧生锈的老爷运输机联系在一起。

  于是,美空军启动了“炮艇机方案II”,选中当时最新锐的C-130“大力神”式四发运输机进行改装。试验机火力比AC-47大大提升,装备4挺“米尼岗”和4门M61“火神”式20毫米六管加特林机炮,整体性能优异,完全符合美第7航空队的要求。

  唯一的问题是,C-130作为美军主力运输机,执行繁重的战术运输任务尚嫌数量不足,生产企业也没有多余产能为炮艇机项目制造更多机体。因此,AC-130暂时无法量产,AC-47的替代机型只能另找出路。

  1967年6月,已经逐渐淡出美军现役的C-119G成为“炮艇机方案III”的原型机体。按计划,项目一期26架将安装4挺“米尼岗”、改进型火控系统、探照灯、照明弹发射器和陶瓷装甲,型号AC-119G;二期26架除了上述武器装备,还将加装J-85喷气发动机、“火神”机炮、雷达和红外夜视仪,型号AC-119K。

  AC-119的改装计划项目繁多,必须回到仙童公司的制造厂才能进行。试验中,技术人员遇到了不少问题,首先是必须安装除烟设备:4挺“米尼岗”齐射时,剧烈燃烧的发射药将令机舱在10秒内充满有毒烟雾,严重危害机组成员的生命安全。

  更大的问题是超重,美国空军要求AC-119G标准起飞重量不大于28.12吨,单发动机爬升率不低于61米/分钟,可首轮改装完成后,全重突破了30吨。

  军方和企业技术人员紧急开会讨论,提出多达30项减重建议,甚至打算取消机舱内部弹药架,将箱直接堆放在地板上。尽管如此,飞机仍超重约0.45吨。

  无奈之下,美空军司令部要求具体接收炮艇机的太平洋战区将单发爬升率指标放宽至31米/分钟,作为弥补,照明弹发射器将改为可抛弃式,以便紧急状况下减轻飞机重量,令瞬间单发爬升率提升至45.7米/分钟。

  最终,实际的改装包括9个大项(详见附表1),缔造出一款具备全天候作战能力的攻击机,巡航速度334公里/时;夜间可随时照亮标准足球场大小的区域;配备了火控计算机,进行短点射时能在5秒内向单一目标发射2000发,被称为“死亡之雨”;整体作战效率大大高于AC-47。

  基于AC-47的实战经验,美第7航空队为AC-119G划定了任务范围,作战高度从450米至1400米分成4个档次,但考虑到7.62毫米的射程,一般不超过1060米,常规任务时间为4至5个小时,具体分为以下7类:

  1968年10月,美军正式接收了全部26架AC-119G,编入第71特种攻击中队。该中队由第930战术运输大队改编而来,共有官兵258人,25个机组中大部分具有丰富的C-119驾驶经验,从1968年7月开始接受对地攻击训练,11月底完成所有科目后,立刻接到了飞赴越南参战的命令,1969年1月5日首次参与战斗任务,无线电呼号“阴影”,后来成为AC-119G的官方绰号。

  1969年1至3月,第71特种攻击中队一边执行任务,一边接受战术航空司令部达雷尔·伍德少校的测试评估。伍德在评估报告中肯定了AC-119G执行近距支援、战术遮断和护航任务的效果,但指出其体积较大,机动性能平庸,不适于前线空中引导任务。总的来说,“阴影”在“试用期”中交出了一份令美军满意的答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  光宝泰国仙童光耦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