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香港科技园公司CEO黄克强:如何找到科技创业大潮的洋流方向

admin 发布于 2022-09-15 阅读(102)

  科技企业的创业抉择,开始向“硬”处打,向“深”处探。以“十四五”规划为例,政策利好与市场需求的硬科技,集中在半导体、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

  此前,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前往香港科学园考察,他强调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已将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纳入“十四五”规划,对香港有很高的期望。希望香港发挥自身优势,汇聚全球创新资源,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珠联璧合,强化产学研创新协同,着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作为香港最大的科技研发及企业孵化基地,全国科技创业者们的视野都聚焦於香港科技园。其背后的实际运营方,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设立的法定机构香港科技园公司,已经听到了时代的风声。

  目前,香港科技园园区内有超过 1100间初创及科技企业,来自超过22个国家和地区,企业数目增长超过40%。

  香港科技园公司成立20年,建立了全香港最大科研社群,超过17000人在园区工作,其中研发人员超过11000人。香港科技园公司也培育出多間香港本地独角兽企业,如已经上市的商汤科技和独角兽企业货拉拉、思谋科技。此外,还有Geek+ 和 Nium 等国外独角兽也在2021年加入,来自国内的独角兽企业云豹智能,也在今年八月正式进驻科学园发展蓬勃的创科生态圈。

  “内地科创企业和香港科创企业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这是可以预料到一定会发生交集的事,如何在互补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未来?”香港科技园公司CEO黄克强认为,过去香港太着重「吃老本」,现在香港正在努力找回科技失落的20年,并已看到初步成效, 有信心在不久将来, 香港能成为中国的国际创科中心,不辜负国家对香港创科的期望。

  “无创科无未来”,这是香港特首李家超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一度成为香港对科研、商业、创投多个领域喊出的口号。 过去多年香港特区政府的年度施政报告, 都视科创发展为重中之重,前后在研发资源、新基建、科技集群,企业补助方面投入超过1500亿港元的背景,一波关于科技创业的潮汐开始涌起。

  除此以外,香港科技园公司与深港科创公司于去年签署框架协议,将在下半年在深圳福田区,启动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深圳分园整体规模,包含众创空间、办公室、干/湿实验室、会议及活动场地等在内占地达31,000平方米。旨在通过深港两地优势互补,强化深港在人才培养及配套服务等领域的合作,以此吸引国内外的各类创新资源,完善创科生态圈。

  香港科技园走进大湾区战略能为创业者带来的,不只是一个科技创业园区,更是全方面的资源生态配套。而对于科技领域的创业者来说,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找到洋流的方向,是事关商业生命生死的头等大事,如何厘清自身优缺点,找到“走出去”的方法,或许是当下环境的答案。

  36kr:从您个人角度看,具有成长潜力的科创企业,一般具备什么样的特质?可以用科学园孵化的企业举例说明吗?

  黄克强:我只能从香港的角度回答。香港科创企业一般都具备很好的深科技(DeepTech)背景,可是很缺乏如何商业化的思考,无论是模式的厘清还是战略的制定。科学园中成长起来的大疆、商汤科技、货拉拉等科技企业,他们都是在技术足够的前提下,有了对自己商业模式的思考。

  香港的优势在于有足够深厚的基础研究底蕴,可以在大湾区建设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但是对于创新创业来说,只有基础研究显然是不够的。科技创新创业不只是技术创新或是突破就足够了,而是要转化成实际可以为大众生活带来改变的具体产品。

  比如前面提到的,内地市场较为熟悉、主打人工智能的商汤科技,就是由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的一众核心成员共同创立,本身具有很好的技术底蕴,在香港科学园中孵化成长,在香港走进大湾区的过程中在明确自己的商业化道路,进而从迈向国际。

  所以我认为,一个有潜力成长的科技企业,一定是有足够硬的科技实力,和足够清晰的商业化道路,这是最基本的两个特质。

  黄克强:国内市场本身规模就很大,发展也很快,在其中如何存活下来已经是一个挑战。但需要提醒的是,在国际市场会遭受的压力,要远远大于国内市场,文化与习惯上的差异可能截然相反,财务、政策方面的监管是全新要求。

  以香港企业举例,即使香港与东北地区文化和习惯差异再大,我们终归都是中国人,都能回到同一个思路中进行同频,但在国际市场来说,找到和当地人同一个思路,是很困难的事。

  我个人的建议是,先做好国内市场,再去不同国家、地区的市场进行渗透。最核心的动作在于进行本土化,无论是雇员、业务还是产品。像雇佣当地员工是融入当地的最好方式,但不要多线作战,到处开火。每个国家的情况都有差异。

  但本土化不是核心竞争力。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还是你的技术,你的科技。在确保自己的核心技术有足够差异性和壁垒的基础上,再去调整自身的灵活性,实现对非核心维度增减的本土化策略。

  比如科学园内一家专注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从事语言识别业务的企业 Fano Labs(有光科技),创始人是内地人,在香港求学,最后在科学园里孵化企业。业务最初以国内各地方言识别为主,核心能力在于复杂语言的识别,这一能力是可以复制到东南亚地区的,从而完成了它的国际化。

  黄克强:香港企业的优势和特点已经提过了。我对内地企业的看法其实集中在发展快、勇于尝试几个印象,因为国内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其实跳过了一些阶段,直接在新领域开始,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我们的支付方式,直接从现金到了数字支付,跳过了中间的信用卡、支票时代。

  我们可以看到过去的二三十年里,内地市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是天翻地覆的。 可是香港的市场中一直保持着一直观点,更看好low-tech(科技含量低)。因为科技含量越低,研发风险越小,在同样利益的情况下,没人愿意去坚持高风险的高科技。

  但我认为香港会在后续的时间里开始追赶。因为大家现在都已经认识到,吃老本是不会有前途的,必须要从高风险中找到新未来。

  黄克强:从香港的角度出发,双方可以在科技(基础技术)、创新(商业化)深入合作之外,香港作为国际化都市的城市特点同样可以互补。人才、金融、物流运输、国际化交流领域,香港都会具备优势。

  黄克强:创业要反复尝试,不断摸索,只要目标在望,充满热诚,一切都可以解决。但如果目标只为赚钱,期望一朝成名,不能承受失败,最终空梦成空。

  除非对工作有一腔热诚,根本不可能坚持,不可能面对失败带来的打击。对于创业而言,必须义无反顾,全情投入,一往无悔。

标签:  香港兆光科技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