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订单再度被“截胡”薅不到苹果羊毛的富士康转行造车胜算几何?

admin 发布于 2022-10-20 阅读(82)

  苹果的这个选择一直不为人所知,直到和硕在上海和昆山的工厂停工,富士康“被抛弃”的事实才暴露在大多数人眼前。当然,和硕同样是苹果的老牌合作伙伴之一,在经验上并不逊于富士康。此前还有消息称,苹果计划将全部的iPhone 13 Mini,以及32%的iPhone 13生产交给和硕。如果传言为真,和硕在“果链”中的地位无疑将进一步巩固。

  事实上,苹果已经不是第一次试图分散富士康的代工份额。立讯精密就是苹果找来的另一匹黑马——它原本只为苹果代工耳机、电源线等“边角料”,但在“打工妹”王来春的带领下,立讯精密连续完成了对纬创旗下两家工厂、光宝相继模组事业部等项目的收购,并在这之后获得了苹果CEO库克的青睐。靠着切入iPhone代工,立讯精密十年来的CAGR(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50%,消费电子业务收入也在2019年超过了500亿大关。

  此前The Information的一篇报道指出,富士康曾经通过一系列手段试图从苹果身上赢得更多利润,这包括夸大并谎报所需的工人数量(苹果通常会依据工人数量向富士康支付生产款项)、在产品部件方面和测试环节“走捷径”、甚至是将苹果的设备用在其他客户的设备上。

  The Information采访的一名富士康前员工表示,富士康曾在2015年将闲置的苹果自有射频设备拿来测试华为手机,而在苹果对富士康生产线进行审计之前,这些设备又被运了回来。该员工还表示,苹果后期会在设备上贴追踪标签,富士康无奈之下只好取消了这一做法。

  一直以来,苹果代工商都被外界看成“铁饭碗”般的生意,但富士康也有着自己的苦衷。按照The Information披露的数据,富士康的毛利润仅仅是单位数百分比,而苹果自身的毛利率在那时已经到达40%;另一方面,富士康在今年披露的2021年财报中也提到,2022年的消费智能产品、电脑终端产品两大支柱业务预计将与2021年持平,保持增长的只有云网络产品元件等业务。受此影响,鸿海认为2022年整体业绩都将与去年持平。

  这正是富士康想尽办法从苹果身上“薅羊毛”的原因,但随着苹果对其他代工商愈发信任,富士康也不再将希望寄托在苹果身上,转而打起了汽车市场的主意。

  在去年10月18日举行的鸿海科技日上,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发布了三款受人关注的新车型——分别名为Model C(轻型SUV)、Model E(豪华轿车)、Model T(巴士);同时,鸿海还公布了其在摄影镜头和LiDAR产品上的研发成果。据鸿海董事长刘扬伟透露,鸿海已经具备了毫米波雷达技术自主研发能力,预计年产能将达到3000万颗。

  “……到2025年,公司要拿下全球5%市场占有率,届时集团整车代工产能可达到50万-75万辆。”今年3月16日,刘扬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道。

  实际上,鸿海早在2005年便打入汽车供应链,近几年由于苹果的代工份额下滑,它与各大汽车品牌的合作也大大加强。据统计,与鸿海达成合作的品牌和制造商包括泰国国家能源集团(PTT)、吉利、裕隆、Stellantis NV、菲亚特·克莱斯勒等;就在2021年6月,它还与电动车公司Gogoro达成合作,并在今年1月宣布将与其共建印尼地区的新能源生态链。

  造车让富士康获得了主导一条新产业链的机会,但要注意的是,这家代工巨头此前直接涉及造车的计划几乎是无一成功。

  2015年,富士康曾与腾讯及和谐汽车成立“和谐富腾”,并孵化拜腾和爱驰两个新造车品牌,随后因发展理念分歧撤资,而爱驰和拜腾如今一个销量下滑至两位数/月,另一个则在去年年中被申请强制清算与破产。

  此外,鸿海还推出了自有电动汽车平台MIH,打着“电动汽车领域的安卓”大旗,希望以此为突破口吸引合作伙伴,增强己方影响力。可惜,抱有如此想法的不止鸿海,吉利旗下SEA浩瀚、比亚迪的E3.0,均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在它们面前,鸿海的竞争力几何还很难说。

  这次造车,鸿海仍然是将合作模式摆在首位,一个例子是,科技日上鸿海发布的三款车型就均来自和裕隆集团成立的合资公司“鸿华先进”,未来Model C和Model E两款车型也将归在裕隆纳智捷品牌下投产上市。

  不过,裕隆虽贵为老牌汽车制造商,但其风评却不算太好,不仅与东风的合作失败,此前其纳智捷车型也因质量不过关、高油耗等问题被屡屡诟病。这种情况下,鸿海能否实现它宏大的造车目标还有待商榷。

标签:  光宝行动苹果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