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 年谷牧率团出访西欧 助推改革开放

admin 发布于 2023-03-31 阅读(62)

  1978年5月初,谷牧副总理率领一个庞大的中国对外经济考察团,飞向了西欧。这个考察团,由谷牧亲任团长,由轻工部杨波、水电部钱正英、农业部张根生、计委王全国、北京市的叶林等诸多部长,还有李灏、胡光宝等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一行30余人,可谓阵容齐整。这样规模的经济考察代表团,大张旗鼓去西方考察经济,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史上还是第一次。

  第一次出访西欧,即使是中央政府的官员亦不免出洋相。有一位不敢吃冰淇淋,大家问他为什么,他说他怕冷。“那你可以把它加热了再吃嘛!”回忆那段往事,83岁的李灏讲着讲着,自己先笑开了。虽然是第一个高规格代表团,但毕竟大家是第一次去外国。

  访问的第一站是法国。谷牧当年的警卫员袁增春回忆说:“前一年法国总理巴尔访华,邀请总理回访,因为刚刚当上总理比较忙,就定下让谷牧代表中国出访。巴尔当时表态说,谷牧是代表总理来的,要按照总理的标准接待。巴尔亲自到机场去接,晚上宴请大家。按惯例,宴请时警卫员是不上桌的,但这次却是破了例。”中国派出的是高规格的代表团,当时接待的规格不是对等而是更高。

  高规格接待,意味着对中国超乎寻常的兴趣。谷牧与法国总理巴尔会谈,按议程第一项应是谈问题,结果,巴尔上来直接省略了这一节:这些问题您同总统会见时再讨论,我们今天主要谈经济。1977年法中贸易额为什么下降,这同两国的友好关系不相称。等到谷牧去与法国总统德斯坦会见时,总统一上来亦先解释说他对经济更有兴趣:法国的东西哪些是中国需要的,法中两国可以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发展合作?

  代表团回国的第一站是新疆乌鲁木齐,上午到,下午大家就开会讨论如何形成向中央汇报的报告。第二天,李灏和王全国等人就开始写报告的初稿。欧洲对中国的兴趣,当然是重点之一:目前西欧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处于萧条时期,产品、技术、资本都过剩,急于找出路。显然,这是中国改革开放时刻重要的国际背景。

  如果从外部——欧洲各国的兴趣实质,转向代表团内部,他们对欧洲的感觉,深刻的刺激是真实的体验。虽然时隔多年,当年代表团成员杨波回忆那次出访,仍能清晰地报出一连串数据:联邦德国莱茵—威斯特伐利亚电力公司的一个露天煤矿,年产煤5000万吨,只有2000名职工;而国内,产5000万吨煤需要8万人。法国马赛的索尔梅尔钢铁厂年产品350万吨,职工7000人;而武汉钢铁公司年产230万吨,有6.7万人。欧洲以及资本主义国家,远非我们国内自己所描述的那般黑暗。

  震惊之下,代表团成员不免疑惑:为什么我们会对别国有那样不真实的想象呢?李灏问当时中国使馆的外交官:“你们为什么不把真实情况报告给国内?”他得到的答案明确而无奈:“我们敢讲吗?”

  那么,这份向中央汇报的报告如何写?如何描述他们的所见所闻?虽然现在看起来已经平常无比,但在那个时刻,李灏还是用了“石破天惊”来形容这份报告。报告描述说:“应当看到,我们现在达到的经济技术水平,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比较,差距还很大,大体上落后20年,从按人口平均的生产水平讲,差距就更大。”

  谷牧所率代表团访欧前后,中国也有部长级代表团分别访问了港澳地区与日本,但是,这种专项性的访问与综合性的欧洲访问,不在同一平面。访问回来的6月下旬,谷牧向党中央、国务院汇报,这次汇报会从15点30分,一直开到晚上23点。在新的认识框架下,谷牧展开自己和代表团对世界与中国的认知,得到了与会者的充分响应,聂荣臻元帅表态很坚决:过去我们对西方的宣传有片面和虚伪之处,这反过来又束缚了我们自己。谷牧这次调查比较全面,应当拍板了!不要光议论了!

  汇报会后,当年7月国务院召开有关部委负责干部参加的务虚会,中央领导指示谷牧去报告考察情况,“要敞开思想来讲”。这显然是一次重要的社会动员过程。从考察回来的汇报,到国务院务虚会,再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对世界与中国新的观察、新的思想在诞生,在扩展。

  这次经济考察活动,从5月1日进行到6月上旬,先后考察了西欧五六个国家,一路考察,一路议论,学其所长,避其所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活跃了思想,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紧迫感更加直观、更加强烈了。

  国务院特区办副主任,当时谷牧的秘书胡光宝谈起这一次考察活动时,深有感触地说:这次出访,为后来紧抓不舍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打开了思路,为创办经济特区以至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提供了不少可借鉴的东西。(《三联生活周刊》第43期李鸿谷吴丽玮)

标签:  胡光宝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