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 周末特稿

admin 发布于 2024-05-26 阅读(72)

  清平路多家老字号诞生于此中药材市场享誉全国现在,和平西路、冼基街已难寻传统中医馆,但周边依旧是医药企业聚集地,如广州医药有限公司、清平中药材市场;沿街商铺也多是售卖医疗器械的档口。历史上的西关是商贸聚集之地。有研究者指出,清平药材市场的兴起,可以追溯到晚清开放广州等五个通商口岸之时。20世纪初期:药铺门连户接清平路南靠沙面,西靠铁路南站(今黄沙附近),东近西堤,海陆可与省内及全国各地联系。从古至今,商业繁盛,素有“龙口地”之称,各地商贾云集,各行店铺应运而生。清平药材市场占有地利之便,而且此处明清时是西门外之南,原本就是药材摊档聚集之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平路一带由于和沙面租界相邻,商业发达昌盛。“清平药材市场”这个名字虽然还没有单独成形,但中成药制造业已经开始由工商不分走向专业发展。桨栏路、十三行、杉木栏一带,药铺门连户接,连绵不绝,走在街上,敬修堂、王老吉、潘高寿、天好堂等招牌,相继映入眼帘。当年的药业大都医药合一,铺面出售熟药,郎中坐堂问诊,店后设工场炮制药材和制作中成药。西关多富裕之家,不少药铺以经营参茸补品为招徕。清平药材市场便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走向繁荣改革开放之初,全国首批8个重点中药材专业市场成立,清平农贸市场成为其中一条支脉。有研究者指出,建场开始先集中在清平路南端的露天摊位,之后陆续延伸到街区内部,继而是清平路中、北段,1980年扩展到梯云路,形成一个十字形的长街市场。铺位之间最初以铁栅栏等为间隔,面积都很小。刚开始摊档不过五六十个,后急剧增加到近2000个档口。宽度不足6米的清平路居然可以排开4排档口。许多档口面积不过1平方米左右,一直延伸开去,将马路堵得水泄不通。由于生意太好,清平农贸市场占地面积扩展到6000平方米,沿街商铺的总长度增加到1公里左右。当时的清平农贸市场是一个集肉禽蛋菜、中药材、海鲜冷冻、花鸟鱼虫交易于一体的综合农副产品市场,后来才转变为中药材专业市场。清平农贸市场的成功轰动一时,成为改革开放的典型,吸引全国各省市的人前来参观,许多外国的政府官员、记者也纷至沓来,一探究竟。清平农贸市场开张时,正好是白天鹅宾馆兴建期间。《商海荔湾》一书提到,经常待在工地不回家,有时工作太累了,也会到游人如鲫的清平路逛逛,感受一下国内市场复苏的气氛。他一向有个信念,路通才会财通,1985年,他捐出5万美元在沙面和清平路之间搭建一座人行天桥,方便人们来往,让大家在逛清平路农副产品市场时也可以顺便到白天鹅宾馆参观一下。当年12月,一座长22米、宽2.5米的双悬臂简支钢梁结构天桥便横跨在沙面涌上。这座桥成为一座五星级宾馆与一个农贸市场之间的纽带。2000年以来:形成中药材专业市场2000年,清平中药材市场脱胎换骨,所有占道经营摊位被拆除,373个占道摊位、147个旧货摊位、250个外贸摊位以及周边零散业户的档口全部迁入室内经营。位于清平路一座9层高的“清平医药中心”以及六二三路的两座欧陆建筑、黎明干果市场、清平东药材市场、清平路段,形成“五场一街”的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2007年,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进行改造,两年后“清平医药中心大楼”投入使用。经过40多年的发展,这里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贵细滋补药材集散地,是中国南方最具影响力的中药材交易中心。 清平路与医药老字号据《清平药材市场发展简史》《清平市场那属于广州的本草香》记载,广州一些老字号药企就是从清平路一带的老市场成长起来的。其中就有敬修堂。敬修堂创于1790年,老板钱澍田做丝绸生意起家,他自己研制药物,原本在长途贩运时路上应急使用,有时也赠送一些给有需要的街坊。久而久之,做药做出了名气,干脆开起药铺,以“回春丹”“如意膏”最出名。还有陈李济。1600年,南海县人陈体全乘船回广州,不慎将货银遗落在船上,被同船的李升佐捡到。李升佐在码头等了很多天,最后等到陈体全,物归原主。李升佐颇通医道,在广州经营一家中草药店。陈体全感佩之余,拿出一半的遗银作为投资,并取二人姓氏为名,于是有了“本钱各出,利益均沾,同心济世,长发其祥”的“陈李济”。它也是中国技术与资本合作的股份制公司的最早雏形。陈李济创造的蜡壳药丸,研制的乌鸡白凤丸、壮腰健肾丸等古方正药一直延续至今。

  2021年8月12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和平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规划范围以和平中路为主干,南至杉木栏路,与上下九-第十甫历史文化街区相接。规划提出,要加强历史环境的保护管理与更新利用,提升街区业态,擦亮“中医街”名片,打造成为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居住生活为一体的广州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地区。作为辖内的文化名片之一,岭南街道积极挖掘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和平中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传承中医药文化的记忆载体,使市民游客亲身感受历史的痕迹。近日,街道将冼基社区一栋西关大屋打造成“清平艺术空间站”,使其成为承载社区记忆和居民交流的复合微型场域。走进“清平艺术空间站”,街区风貌、市井生活重现眼前,结合木刻版画、摄影与影像、记录与访谈、装置与场景搭建、社会设计等综合性媒介,在这个小小的空间诉说城市记忆与乡愁。“执药处”和“凉茶流动读书车”,更引发观众的轻松互动和参与。(下转A06)

标签:  光宝a5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