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5300多家上市公司中,览富财经通过总资产、总市值、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商誉等关键指标,对2020年之前上市的大型民营/外资企业进行系统分析,最终从家用电器、电子、计算机、传媒、医药生物、基础化工、汽车、机械设备等不同行业中,挑选出10家上市公司。
在发展过程中,这10家上市公司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并购大戏。它们的转型步伐,无论是跨度,还是速度,都散发出浓浓的“激进”影子,堪称“狂魔”。
美的集团创立于1968年,发源地为广东佛山顺德区。从一家乡镇企业起步,美的如今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企业,年收入已超3700亿元。美的成长历程,也可以说是一部并购发展史。自1992年开始,操作过国内国外中大型企业并购案30多个。
2001年,美的收购荣事达;2004年,收购小天鹅;2008年,收购华凌空调……2011年,美的收购日本东芝白色家电业务;2014年,收购德国库卡机器人;2016年,收购意大利Clivet空调……通过一系列海内外并购,美的不仅获得了先进技术,快速完善了自己的产品线,更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
今年9月17日,美的集团在中国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功跻身“A+H”股上市公司行列。不仅缔造了今年中企最大规模的IPO盛事,更为其全球化战略布局注入了新的动力。
“闻泰科技”这个名字,可能知名度不是很高,毕竟他几乎没有直接的C端产品。但是如果说“”,就很耳熟了。作为手机ODM的龙头,闻泰科技于2016年借壳上市成功。
2019年,闻泰科技花了268亿收购大名鼎鼎的安世半导体80%的股权,而公司当时体量并不大,是真正的蛇吞象。这是我国企业第一次收购国际上先进技术的半导体公司,也是我国半导体行业最大的一次收购行为。随之而来的是227亿的巨额商誉,要消化掉,注定是漫漫长路。
2021年,闻泰科技又放出大招,收购“欧菲光”部分资产,代价是24亿。随着消费电子的疲软,原本ODM已经在走下坡路,但是闻泰科技靠着一系列的布局,硬生生做出了增长曲线、紫光股份
紫光集团是中国集成电路领域引领性和标志性的高科技企业,云技术和芯片技术领域很突出。其发展之路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13年之前,属于校企中的“天之骄子”,有过高光也经历低谷;2013年之后,通过混改后走上资本运作的并购之路,一路狂奔。
世纪华通成立于2005年,2011年7月在深交所上市。持续经营近20年,其间主营业务发生了重大变化。2014年之前,世纪华通是一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2014年之后,世纪华通开启一系列并购,先后收购了上海天游、无锡七酷等游戏公司,实现从汽车零部件生产到游戏运营的转型。
1995年,复星医药凭借PCR乙型肝炎诊断试剂先赚了一个亿,3年后于上交所上市。此后,这家药企开始了“百余起”并购组成的扩张进程,陆续搭建药品制造与研发、医疗器械与医学诊断、医疗服务、医药分销与零售网络,一步步走上本土生物制药首席位置。
从并购策略分析来看,复星医药更加注重全球化和高端市场的布局。2016年,复星以12.6亿美元收购印度Gland Pharma 86%的股权,该交易当时创下中国药企海外并购金额新纪录。此外,复星医药以约2.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以色列Alma Lasers公司95.20%的股权,这是迄今为止我国企业最大一笔对以色列公司的并购案。
从名不见经传到全球最大钛白粉龙头,龙佰集团通过一系列并购实现了蝶变。2011年7月15日,龙佰集团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进入发展快车道。 2015年,钛白粉产能国内第二的龙佰集团,募集百亿元资金,收购国内钛白粉行业龙头——四川龙蟒100%股权,成为经济界“蛇吞象”的经典案例。
早在2004年创立之初,均胜电子主要专注于汽车功能件等零部件业务,但由于产品本身价值量的关系,公司盈利能力并不显著。
不甘心止步不前,均胜电子开启了并购扩张之路。2011年,均胜电子母公司均胜集团以1.79亿欧元收购了德国普瑞公司76.18%的股权,正式涉足汽车电子业务。2016年,公司先是以9.2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公司KSS,成功切入汽车安全领域。同年,又以1.8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TS道恩,把业务版图进一步拓展至车载信息系统。2018年,均胜电子又以“蛇吞象”之势成功收购了彼时陷入安全问题的日本高田资产,此项收购金额高达15.88亿美元。
汇川技术成立于2003年,2010年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主营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素有工控“小华为”之称。进入2013年,汇川开始通过一系列收购行动积聚实力。
2013年,汇川技术收购工业视觉公司南京睿瞻科技,同年,收购注塑机龙头公司宁波伊士通,为产品线带来了显著的拉动效应。2015年,收购江苏经纬,直接获取轨交牵引与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市场准入资质。2016年,收购上海莱恩,全面进入新能源乘用车行业。2018年,收购德国PA公司,完善了汇川数控机床及伺服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2019年收购上海贝思特,汇川的电梯一体化业务优势进一步提升。
作为市值超3000亿的上市公司,立讯精密目前贡献利润的大部分资产都是上市后收购而来。2021年,立讯收购昆山联滔电子,打入苹果供应链;2014年,收购了苏州丰岛,进入到可穿戴领域;2016年,收购苏州美特,进入到声学领域;2020年,收购纬创在中国的iPhone代工厂,跟鸿海、和硕一起成为苹果iPhone的三大代工厂。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