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今年4月在重庆考察时强调:“重庆要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今年10月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教育党员干部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锐意进取、善作善成。”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探索,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敢为人先的时代意蕴,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敢为人先意味着勇于打破常规,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为人先,是中国党的优秀品格,早已融入中国党人的精神血脉,成为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时期,面对党领导的以夺取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相继失败的局面,党内仍有相当一些人继续坚持中国要以城市武装起义为中心的观点,这是照搬巴黎公社和十月经验的结果。以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党人,敢为人先,突破“城市中心论”束缚,创造性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中国正是循着这样一条正确道路走向胜利的。纵观党的奋斗史,正是凭着敢为人先的拼劲和闯劲,党和人民事业才能不断开辟新天地。党的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正是在敢为人先中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突进深水区、啃下硬骨头。比如,2018年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拉开大幕,这是党的历史上首次统筹进行党中央部门和国务院机构的重大改革。又如,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这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再如,军队改革打破长期实行的四总部制,正师级以上机构减少200多个,人员精简1/3。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正是因为敢为人先,改革成色十足,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
敢为人先体现为锐意进取的意志决心、开拓创新的奋进追求,应贯穿于党员干部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中。但在实践中,仍有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敢为人先的精神。有的人认为“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敢为人先就容易招致非议乃至受到打击,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习惯于亦步亦趋跟在人后,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党性不强、政绩观出现偏差,考虑个人得失多、考虑事业发展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许多卡点堵点问题和瓶颈制约亟待突破。广大党员干部唯有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以开拓者的姿态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争当排头兵、勇做先行者,才能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
敢为人先是有风险的,不能期望每一项工作只成功不失败。更好激励党员干部敢为人先、担当作为,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旗帜鲜明为敢为人先者撑腰壮胆鼓劲,给消极避事者高悬“达摩克利斯之剑”,解除党员干部探索创新的后顾之忧,让他们真正能够放开手脚干事、甩开膀子创业。敢为人先也绝不是冒进蛮干,而是在科学分析后的大胆突破和创新,在冷静研究后的谋定而后动。谋划一项改革、部署一项工作,应在充分调研和试点的基础上形成决策,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完善,如此才能取得实效。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勇又有谋、有胆又有识,才能更好敢为人先。
习总指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是有贡献的。”探路者就是开路者,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为的就是铺就走得通、行得稳的康庄大道。有人把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比作孤勇者,而在改革的道路上、在为民造福的事业中,勇者不孤。(赵晋泰)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党的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不断开创新时代工作新局面。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