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将加强和中国的沟通,要推进日中战略互惠关系的全面发展,并构建“具有建设性且稳定的双边关系”的政策。
正当一切都在向良好方向发展时,石破茂拒绝中国的邀请,带队去美国,在跟特朗普的谈话中,对中国东海、南海和海峡大放厥词。于是石破茂对华“忽悠”战略被识破。
在表面上,石破茂一再强调“亲中”,但我们不难发现,这种“亲中”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通过“打中国牌”来获取美国更多的保障和利益。
在应对特朗普要求日本将国防预算增至GDP的3%的问题上,石破茂提前公布了日本方面的计划,承诺将在2027年之前将国防开支增加一倍。石破茂此举,无疑是为了迎合特朗普对盟友增加军费开支的要求,同时也是向全世界宣告:日本在军事上,将与美国更加紧密地在一起,共同应对所谓的“威胁与挑战”。
据中评社2月10日的报道,美国政府已批准向日本出售新一批增程型联合防区外空对地巡航导弹(JASSM-ER)及相关装备,评论人士称,日本引进这些新型远程隐身巡航导弹后,将大幅提升自身“先发制人”打击能力,在全球战略格局日益复杂的背景下,日本这一举措引发外界广泛关注。目前五角大楼已经批准日方相关采购案。此前日本已经向美国采购了一批“战斧”巡航导弹,但报道认为,这批JASSM-ER导弹对亚太地区的威胁,还要高于“战斧”。
一方面,“战斧”导弹已经诞生近半个世纪,虽然屡经改进,但仍存在飞行速度慢、路线相对固定且不隐身等弱点,突防能力有限,加之只能部署在重型导弹发射车或数量有限的大型军舰上,机动性和战场生存能力较差;
另一方面,JASSM-ER导弹的射程虽然只有约1000公里,不如“战斧”的1600公里,但其采用隐身外形设计,具备对高价值目标的防区外精确打击能力。其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能自行规划航路和自动识别、锁定目标,也能根据敌方雷达信号修正路线,命中精度号称“可达到米级”。日本航空自卫队现役F-15J战斗机预计可挂载5枚该型导弹;陆续列装的F-35A/B战斗机则可直接搭载该型导弹,并保持约700公里的作战半径。美国国防安全合作局表示,此次军售将“通过提供先进的远程打击系统,进一步提高日本航空自卫队战斗机的作战能力”。
原因很简单,白宫支持日本军备扩张,企图将日本打造成推行“大国竞争”战略的“桥头堡”。美国有意在台海复制“乌克兰模式”,对中国发起代理人战争,所以自然要积极武装日本,就像在俄乌冲突爆发前,积极训练和武装乌克兰军队一样。不过,在美日军事合作不断扩大的同时,美国在交易中对盟友也从不手软:美空军采购该导弹的单价约80万美元,日本的采购价格却超过200万美元,差价之大令人咋舌。
此次访美期间,石破茂对中国东海、南海和海峡大放厥词。美日两国在联合声明中提及,强烈反对在东海的任何通过力量或威胁进行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尝试,并确认美日安保条例适用于。
除了答应帮助日本争夺之外,去年12月27日,日本外务省对外宣称,日美政府首次制定了关于美国以“包括核武器在内”的战力参与日本防卫的“延伸威慑”指针,不过却对具体内容秘而不宣,仅表示这一举措能有力地释放“战略性讯息”,实现“威慑最大化”。美国通过对日本的核保护承诺,不仅仅是为了“威慑”中国,更是为可能的冲突做准备。
而美国之所以迫切需要“核保护”协议,正是因为日本此时已经开始承担起更加重要的角色,它将是美国打断中国崛起进程的“战争代理人”。随着中美博弈的持续加剧,中国发展军力,执意要将美国赶出南海甚至第一、第二岛链;而美国将视为重要“战略资产”,不允许中国完全掌控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双方都很难让步,“存在很高的冲突风险”,“有可能走向战争”。作为核大国,中美之间的冲突很可能引发核战争,白宫显然不希望看到这一局面。因此,通过让日本充当“代理人”,美国可以避免直接与中国发生冲突,同时又能确保中国的崛起被有效遏制。美国对日本的承诺,意味着日本在未来的国际冲突中将与中国站在对立面,成为中美博弈的前线。
然而,这种“代理人战争”的潜在风险对于日本而言,显然不是没有代价的。虽然表面上看,核保护协议让日本更加安心,但一旦战争爆发,日本的安危将彻底掌握在美国的手中,最终可能成为美国全球战略棋局中的一枚“棋子”。
就在10日,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约见日本驻华使馆首席公使横地晃,针对日方近日在日美会谈期间及日美联合声明中的涉华消极动向提出严正交涉,表达严重关切和强烈不满。
中国态度已经很明显了:日本若想在国际舞台上赢得真正的信任与尊重,就必须学会尊重其他国家的主权,摒弃无端挑衅的行为。对中国来说,一直以来都秉持和平发展的外交原则,致力于推动地区的合作与发展。然而,在涉及到核心利益时候,中国绝不会妥协让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