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一场灾难兀自袭来,新冠肺炎病毒肆虐着中华大地。所幸,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将病毒稳稳压制。
医护人员在一线冲锋陷阵,而这些冲锋在前的勇士身后,一家民营药企,默默的为他们守护着大后方,为他们提供物资保障,它就是泸州宝光医药有限公司。
疫情当前,勇于担当,泸州宝光医药有限公司真正做到了“不打无准备之仗”。泸州还没有出现疑似病例的时候,在泸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在泸州市经信委、泸州市卫健委、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下,宝光医药就已经开展储备准备工作,以防万一。
1月21日,召开第一次中干会议,要求提前了解各医院的需求,加强物资保障;22日上午,总经理张启文牵头成立新冠肺炎防控物资保障领导小组,拟定制度、制定流程,宝光的人员不分白天黑夜开始轮班,“我们从一开始就确定了对策,并且强调,所有药械均不得在特殊时期高价销售,”张启文说。
1月24日,公司副总经理邓勇带领采购团队进驻防疫指挥部;另一位副总邱修春立马着手安排物资采购和人事调度,让有限的人力科学配置,发挥最大的作用,让所有员工都积极投身到抗疫工作中来。
作为泸州市医药储备企业,宝光责任重大。在泸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1月23日,就开始着手清理货仓,奋战三天三夜后,年初二,仓库就已经正式对货物进行集中、保管、发放。“最开始的时候,物资缺乏,我们直接将宝光的物资转到了指挥部的仓库,以做应急之用,虽然形式很紧张,但我们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张启文说。
每日往来的药械越来越多,但仓库的搬运工等人员已经在年前返乡。“药械一般都是半夜到达,每次货物数量都很多,没有搬运,我们就自己干,”宝光仓储运输部经理何云梅说。
泸州市经信局、泸州市卫健委、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每天都有工作人员进驻宝光仓库开展工作。邱修春说:“他们和我们一样,每天都要对进出的物资一笔一笔下账,每天晚上对账结束后才算完成了一天的工作。”据了解,仅截至3月2日,宝光已为应急储备库收发物资共计24939件,为全市600余家医院及相关单位发放物资4475批次。
宝光的营销人员承担着为等级医院、乡镇医院配送抗疫医疗物资的重大任务。不分时间地点,只要医院需要,只要仓库里有,他们就会立即出动,送去急需之资。并且对一些急需物资的医疗单位,进行无偿捐助。
这些无偿捐助与其他的不同,没有仪式、没有牌子、没有请人拍照,也没有固定数量,看到哪个地方急缺了,就给哪里送去。“我们向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等几十家医疗机构总计捐赠了有3万余个口罩,”张启文自豪地说:“还有就是泸县云龙,当时情况紧急,我们第一时间捐了1000支体温计过去。”
宝光医药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钟旭和营销中心经理陈科,分别负责市内等级医院和区县乡镇医院的物资配送。除了每日奔波的辛劳和风险,他们面临着另一个难题——吃饭,员工们每天外出送药械,只好天天在路上吃泡面,有时候甚至连热水都找不到,只好饿着肚子送货。
泸州宝光医药有限公司在泸州拥有30家宝光药房零售门店,疫情期间,没有一家门店闭门歇业,所有的门店员工都坚守在战斗一线。
在疫情面前,宝光门店为广大市民带来了急需的防护物资。据了解,截至目前,宝光药房已经向市场投放了20余万只口罩,全部都是以1.5至3元的价格平价销售,没有收到过1例投诉。宝光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勇感叹到:“我们的店员很辛苦的,因为一些传统药紧缺,很多消费者就来捡中药,一副几块钱,有的店员从早到晚都在照方抓药。”
他本是一个靠经营业务生存的民营企业,却在疫情之下捐助各类药械物资。作为泸州市医药储备企业,他很好的践行着属于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凭借着过硬的管理和质量,泸州宝光医药有限公司得到了政府和百姓的认可。一马当先,为民送好药;义不容辞,为国储物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