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之战日本教会了中国什么?

admin 发布于 2024-10-29 阅读(50)

  里面分析,目前少数看似无关紧要的零部件(例如显示驱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的供应危机,正在影响全球经济。

  因为缺芯影响,福特、日产和大众等汽车巨头已相继缩减产量,可能导致今年全球汽车产业损失超过600亿美元。

  其实早在3月底,全球第4大汽车集团斯泰兰蒂斯就表示,由于车用芯片短缺,将暂时关闭其在北美一半的组装工厂。

  更何况,芯片还是互联网、物联网的核心,可以说,一个国家,能不能现代化,现代化到何种程度,就看能不能掌控芯片。

  德国《商报》4月2日刊文指出,尽管美国正试图通过限制半导体对华出口让中国屈服,但这一目的很难达到。

  虽然茅台酒的价格还是那么高,茅台股王的地位并没有被动摇,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已经认识到了芯片的重要性。

  “如果以打比方,半导体堪称心脏。(中国半导体)要实现技术上的重大突破,跻身半导体产业的领先地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贡献。”

  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重点之一,中国早在几年前,就提出了在2020年实现半导体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40%自主率,力争2025年更达到70%。

  前段时间,中芯国际也挖来了台积电曾经的大佬蒋尚义,而后被曝出内讧, CEO梁孟松在董事会上提出了辞职。

  而为了留住这名人才,中芯国际最后赠送了其一套价值2250万元的房子,并将梁孟松的年薪从34万美元涨到了153万美元。

  因为看准了半导体是未来,1976年3月,日本通产省集合了富士通、日立、三菱、东芝、NEC五家计算机公司,成立“超LSI技术研究组合共同研究所”。

  这个项目当时共投入700亿日元,其中政府出资290亿日元,几乎相当于当时通产省财政力量的一半。

  从1980年到1986年,日本企业在全球半导体市场的份额由26%升至45.5%,美国企业的份额则由61%跌到43%。

  不过,半导体的产业链很长,上游有材料和生产设备等环节,中游有设计和制造环节,下游主要是封测。

  1981年,美国《财富》杂志为《日本半导体的威胁》一文所配的插画中,日本相扑选手站在类似芯片的擂台上,与美国选手怒目对视。

  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的时任CEO查尔斯·斯波克说:“我们正在与日本开战——不是用武器和弹药,而是在打一场技术、生产力和质量的经济战。”

  那一年,日本的富士通打算用2亿美元收购美国的仙童半导体,本来都谈成了,因为美国政府的阻挠,收购案失败。

  当年,《洛杉矶时报》是这样评价的:“曾经叱咤风云的仙童半导体沦为了美日贸易摩擦中的一枚棋子。”

  为了避免与美国的摩擦,日本让步,他们与美国签署了《第一次日美半导体贸易协定》,限制日本向美国出口半导体产品。

  到了2020年8月,紫光集团对外宣布成功自主研发了8GB DDR4内存芯片,以及128层3D NAND。

  今年,拜登政府猛砸500亿美元补贴芯片业,希望重新赢回芯片制造的主导地位,并把芯片制造带回美国。

标签:  光宝泰国仙童光耦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